河南省科學技術廳 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工商業聯合會印發
《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科技創新政策》的通知
豫科〔2018〕119號
? ? ?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科技局、財政局、工商聯,各國家級高新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工商聯各直屬商會:
? ? ?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和《科技部 全國工商聯印發<關于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非公有制企業創新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更好推動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省工商聯制定了《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科技創新政策》,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加強協同配合,更好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 ? ? 附件: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科技創新政策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 河南省財政廳???? 河南省工商業聯合會
2018年8月20日
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科技創新政策
? ? ?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和《科技部 全國工商聯印發<關于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非公有制企業創新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非公有制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釋放非公有制企業創新活力,更好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政策。
? ? ? 一、著力營造有利于非公有制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
? ? ? 1.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改革涉企科技資金支持機制,由“競爭性項目”和“評審管理”逐步調整為“普惠性政策”和“條件審核”,引導社會資本有計劃、持續性地加大研發投入。落實“互聯網+政務服務”,將科技系統權力事項全部接入全省電子政務信息平臺,按照“一次辦妥”思路,優化辦事流程,縮短辦事時限,打造創新創業綠色通道。進一步下放企業年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項目鑒定權限,實現企業享受研發項目稅前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全部當地辦理。簡化高新技術企業推薦審查內容,暢通申報渠道,降低申報門檻,實行常態化受理,定期開展認定。
? ? ? 2.開展宣傳培訓,幫助企業掌握用好科技優惠政策。深入開展“高企培訓中原行”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進基層活動,組織成立政策宣講團,面向企業和基層科技部門,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知識產權申請業務培訓以及“雙創”、研發費用歸集及稅前加計扣除、企業研究開發財政補助等政策宣傳,實現全省各市縣(區)宣傳培訓全覆蓋。
? ? ? 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成長為創新引領型企業
? ? ? 3.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科技企業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工作的指導,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按照各市(縣)、高新區實際落實獎補資金的一定比例,給予配套獎補。其中,對上年度銷售收入1000萬元(含)以上的企業給予最高30萬元獎補,銷售收入200萬元(含)至1000萬元的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獎補,銷售收入200萬元以下的企業給予最高10萬元獎補。對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
? ? ? 4.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骨干企業成長為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指導和推動非公有制骨干企業在省科技計劃組織實施中發揮更大作用,對認定的省創新龍頭企業,將其重大創新需求納入省相關科技計劃項目指南,支持承擔省重大科技專項、自創區產業集群專項等重大創新專項項目。支持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高層次創新平臺,積極推薦申報國家科研任務。
? ? ? 5.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落實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加快推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非公有制企業開放共享。
? ? ? 三、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建設創新引領型平臺
? ? ? 6.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建設高層次創新平臺。加強對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建立各類創新基地和平臺的統籌規劃和系統布局,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建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基地,對非公有制企業新認定的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給予補助。推動骨干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對列入省創新中心培育名單的,在培育期內,以項目建成后補助方式,按照年度內購置研發、中試等試驗設備投入資金的30%給予補助,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凡認定為省創新中心的,以支持項目建設方式,按照年度內進行技術引進及購置科研儀器、設備和軟件等費用總和的30%給予補助,年度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晉升為國家級創新中心的,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支持非公有制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跨領域創新合作,打造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平臺。
? ? ? 7.指導和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建設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支持非公有制骨干企業面向中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建設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眾創平臺。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圍繞主營業務和發展需要,建立特色鮮明、創客聚集、資源開放、機制靈活、成效顯著的專業化眾創空間。對非公有制企業建設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專業化眾創空間,經認定為國家級的給予一次性不超過200萬元獎補;對專業化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平臺運行進行績效評價,重點考核孵化科技企業數量、金融服務能力等服務成效,根據考核結果對評價優秀的省級以上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可給予一定的運行成本補貼,推動創新服務機構提質增效。
? ? ? 四、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培養引進創新引領型人才
? ? ? 8.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落實省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加大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設立院士工作站,對非公有制企業全職引進的院士等頂尖人才,給予500萬元獎勵補貼,其中一次性獎勵300萬元,其余200萬元分5年逐年撥付。對非公有制企業培養引進的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等青年英才,省市財政按照國家資助標準給予1:1配套。對省級每年評選的柔性引才引智先進單位,給予100萬元的引才補貼。
? ? ? 9.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對非公有制企業入選“中原千人計劃”的中原學者,安排每人不低于200萬元的特殊支持;對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中原企業家領軍人才、中原文化名家、中原教學名師、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中原名醫、中原技能大師安排每人不高于100萬元的特殊支持;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安排每人不高于50萬元的特殊支持,用于自主選題研究、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等。對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自然科學獎的非公有制企業和完成人,一等獎獎勵200萬元、二等獎獎勵100萬元。
? ? ? 五、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創建創新引領型機構
? ? ? 10.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創建新型研發機構。鼓勵非公有制創新龍頭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管理制度現代化,創新創業與孵化育成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研發機構。經備案登記的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在項目承擔、職稱評審、人才引進、建設用地、投融資等方面可享受國有科研機構待遇。符合條件的,可認定為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對首次命名的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按照不超過近三年當地政府投入和其他發起設立單位投入的10%予以資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命名以后年度按省財政相關規定進行資助,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 ? ? 六、激發非公有制企業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
? ? ? 11.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非公有制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科研組織、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應用方面的主體作用。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基礎研究投入,資助基礎研究和公益性研究方面的科學研究活動。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編制省科技創新規劃和相關技術領域發展專項實施方案,在科技專家數據庫中增加非公有制企業技術專家數量和比重,更多吸收來自非公有制企業的專家參與省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和驗收。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主動布局全球創新網絡,通過海外技術并購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對成功并購的給予一定補助。培育知識產權強企,選派特派員進入企業為企業技術創新及高價值專利挖掘給以指導,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知識產權創造、應用、管理和保護能力。
? ? ? 12.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建立研發投入預算制度,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的主體。對符合條件已建立研發投入預算管理制度的企業,根據其年度研發投入一定比例給予獎補支持。其中,對考核優秀的創新龍頭企業,補助額最高400萬元;對建有國家級研發平臺或省級研發平臺考核優秀的企業,補助額最高300萬元;對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河南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高新技術(后備)企業,以及建有省級研發平臺的企業,補助額最高200萬元;其他符合條件的企業,補助額最高100萬元。
? ? ? 13.發揮科技金融引導支持作用。發揮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基金、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和創新創業發展基金作用,推動非公有制企業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深入推進“科技貸”業務發展,持續擴大業務規模,為非公有制創新引領型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務工作。推動銀行在高新區、孵化器、眾創空間設立科技支行,為非公有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
? ? ? 14.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積極承接省內非公有制企業研發項目,省財政按照項目實際到位資金給予一定獎勵支持。支持非公有制企業與高等院校、政府引導基金等共同出資,設立產學研協同創新基金,加快重大科研成果轉化。支持非公有制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開展技能型人才培養。
? ? ? 15.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軍民協同創新。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協同,建設軍民融合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機構,開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引導民用技術參軍和軍用技術轉民。